当前位置:首页

(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来源:山香教育时间:2018-11-12
分享到:

【每日一练】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    )。
A.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B.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C.先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D.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 

2.关于隐性课程不正确的是(   )。
A.校园环境是学校隐性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B.校园文化所蕴藏的审美精神对人产生影响,因而它属于隐性课程 

C.隐性课程独立存在于学校课程建设之中
D.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3.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专门从事教育工作,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家是(   )。
A.马卡连柯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4.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指导 

D.小组教学 

5.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延性

D.创造性

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情,持之以恒。符合(   )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心理辅导 

D.美育过程 

7.快下课了,学生们开始躁动,这时候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不安排额外的作业。”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该老师的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8.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调查法 

9.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0.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这句话体现了人天性相近,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导致人发展的差异,所以属于环境对人的影响。
2.【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是通过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班风、校风等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隐性课程往往依托在具体实践中,不是独立存在于课程建设中的 课程。
3.【答案】C。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4.【答案】B。解析:教学的特殊形式是复试教学。
5.【答案】D。解析:略。

6.【答案】A。解析: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
7.【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撤销额外作业这一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学生认真听课的反应,属于负强化。
8.【答案】B。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9.【答案】B。解析:略。 
10.【答案】C。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 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责任编辑:山香教育)

    互动交流

    微信公众号

    山香教育

    掌上学习更快捷

    微信公众号

    山香教育

    掌上学习更快捷

    新浪微博-山香教育

    QQ群-教师资格证

    QQ群-教师招聘考试

    请问有什么问题可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