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招教)幼儿 ·教育理论基础
1.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B.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C.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D.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2.哪一种方法不是幼儿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法?( )
A.实验室实验
B.自然实验
C.教育心理实验
D.胚胎学实验
3.儿童最早发展的是身体的中部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动作,最后是腕、手及手指动作,这表明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了( )。
A.由首至尾和由近及远的规律
B.由首至尾和由粗到细的规律
C.由近及远和由粗到细的规律
D.由近及远和由细到粗的规律
4.( )岁儿童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别,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A.3
B.4
C.5
D.6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小朋友们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这是( )
A.逻辑思维
B.创造想象
C.综合思维
D.再造想象
7.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
A.6个月一1岁
B.1—1.5岁
C.1.5—2岁
D.2—3岁
8.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9.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幼儿
B.多血质的幼儿
C.黏液质的幼儿
D.抑郁质的幼儿
10.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长什么样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2.D【解析】D项是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没有此方法。前三项都是幼儿心理学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
3.C【解析】学前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由近及远”和“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原则,学前儿童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遵循“头尾发展”和“近远发展”(从中心到四周)的原则。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会因年龄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3岁幼儿能认清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等。4岁后,儿童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5.C【解析】幼儿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材料,其次是那些关于某些事物的名称、事物的形象和行动的语言材料。C项表述错误。
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幼儿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小朋友们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就是小朋友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个新情景的过程。
7.B【解析】1—1.5岁,幼儿开始说出他们的第一批词;2—3岁,幼儿词汇增长迅速;3岁,幼儿已经能掌握1000个词左右。
8.D【解析】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9.D【解析】疑虑、孤独是抑郁质孩子的特点,题干所述是针对这类孩子的。
10.B【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在掌握了有关的词后,儿童开始知道了自已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发展到会像其他人那样叫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遇到别人也叫相同的名字时就会感到困惑。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为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因此,答案为B。
(责任编辑:山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