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招教)中小学 ·教育理论基础
1.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
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
D.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个人需要制定
2.学校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有活动场地
C.是否有具体的活动内容
D.是否有活动工具
3.“昔孟母,择邻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两句话所指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5.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下列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共同构成三大教育目标的是( )
A.思维目标
B.态度目标
C.价值观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6.教师模拟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实验法
B.谈话交流法
C.情境教学法
D.读书指导法
7.“坚持真理,奖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
A.职业良心
B.公正意识
C.教育义务
D.专业荣誉
8.与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共同构成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是( )
A.受教育者
B.教育领导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9.下列关于视听教材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越逼真学习效果越好
B.中等程度的逼真度学习效果最佳
C.越模糊学习效果越好
D.学习效果与逼真程度无关
10.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幔”“谩”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不相同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写出。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B、C、D项强调的都是个人价值的意义。
2.A【解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同位种概念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根据这两个特点,可以把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B【解析】题干说明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4.A【解析】题干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5.D【解析】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6.C【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7.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及教师幸福、教师人格。其中,教师公正的内容主要有:(1)坚持真理,伸张正义;(2)一视同仁,爱无差等;(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4)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8.A【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有说法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9.B【解析】视觉材料的逼真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让学生认识某事物而又防止视觉传播的失真,首选的做法是直接呈现实物本身,而没有实物时,就要运用实物的直观图像。但并不是直观图像越接近原物、逼真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研究结果表明,直观图像等视觉材料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所以中等程度的逼真度学习效果才是最佳的。这是因为高度逼真的视觉材料中包含了过多的细节,许多无关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他们对有关信息的学习。
10.B【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
(责任编辑:山香教育)